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 強制性國標《住宅項目規范》與《住宅設計規范》的對比及變化
- 倉庫高頂煙感探測器測試快速便捷方案探討
- 預作用閥組模塊安裝問題:挑戰、應對與優化
- 商場、市場消防安全風險檢查92個關鍵點
- 一般的消防設備有哪些?哪里能看到這些設備?
- 消防水幕噴頭阻斷輻射熱檢測設備:技術挑戰與應用前景
- 防火卷簾控制柜消防施工標準探討
- 消防設備檢測工作對安全有什么要求?
- 如何進入消防檢測行業?:職業發展路徑與行業洞察
- 《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GB51309-2018
聯系我們
廠家:智淼消防檢測設備廠家
手機:18910580194,15262554119
電話:4006-598-119
郵箱:18751140119@163.com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黃河路275號城市之星119室
行業動態
涉及“消防”的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詳情
- 作者:消防檢測設備
- 發布時間:2024-12-06 11:44:02
- 來源:http://www.czhuaxialy.com/
- 點擊:162
首先,韌性城市的概念強調了城市在面對突發事件和長期壓力時的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通過建設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危機及其他突發事件的能力。例如,在應對洪水和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城市的排水系統、道路建設以及綠地系統需要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以確保城市運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新型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應注重科技創新與智能化發展。意見指出,要積極推動5G網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基礎設施中的應用。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也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通過建設智能交通系統、智慧能源管理平臺,不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還能有效降低城市運行的能耗和排放。
此外,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意見強調,建設韌性城市必須要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基礎設施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城市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應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積極創造綠色空間,提升城市的生態功能。這不僅是對當前環境問題的積極回應,也為未來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最后,實現韌性城市的目標需要多方協作與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調機制,鼓勵地方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以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為相關項目提供更多的資金和貸款支持,以確保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進行。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涉及“消防”的要求:
1、編制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行動計劃,因地制宜對城鎮供水、排水、供電、燃氣、熱力、消火栓(消防水鶴)、地下綜合管廊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和智能化管理。
2、建立健全數字賦能、多方參與的住區安全治理體系,強化對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住區消防車通道、安全疏散體系等隱患防治,提升城市住區韌性。
3、依托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和底圖,全面動態掌握房屋建筑安全隱患底數,重點排查老舊住宅電梯、老舊房屋設施抗震性能、建筑消防設施、消防登高作業面和疏散通道等安全隱患,形成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數字檔案。
4、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消除機制,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防雷、防火性能,堅決遏制房屋安全事故發生。
5、因地制宜推進城市信息模型平臺應用,強化與其他基礎時空平臺的功能整合、協同發展,在政務服務、公共衛生、防災減災救災、城市體檢等領域豐富應用場景,開展城市綜合風險評估,統籌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合理劃定防災避難空間,為科學確定不同風險區的發展策略和風險防控要求提供支撐,提高城市空間韌性。
6、完善城市運行管理工作機制,加強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與應急管理、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商務、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氣象、數據管理、消防救援、地震等部門城市運行數據的共享,增強城市運行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能力。
7、住房城鄉建設部要牽頭加強指導和總結評估,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
依據上述意見,可見城市消防領域的要求及趨勢。各有關部門、團體、單位、人員需要及時調整迎合、貫徹落實。
標簽: